有人就是这样,自己做了错事,别人不能计较,别人要计较,她就能恨死对方,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
陈太后看李芳蕊因自己只给了个银长命锁,就立马脸色难看起来,当下不由气笑了,想着看来李芳蕊,还真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啊,毕竟要换了其他人,就算心里对她有意见,也不会当着她的面,将心里的不快摆出来。
只有李芳蕊,敢这样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是谁给她的勇气,一个小小亲王王妃,敢这样给自己甩脸子,如果没搞错的话,她是太后吧?她这样对自己,让她有时都怀疑自己的身份了,毕竟对方这样对自己,总感觉自己不是太后似的,要不然她怎么敢这样对自己呢?
就算她不是唯一的太后,但李芳蕊更不是唯一的亲王妃,京中亲王妃好几个呢,根本不算什么贵重的身份,更没资格给一国太后甩脸子。
不将自己这个嫡母放在眼里,那也行,她就不搭理她呗,结果,她没气,人家还能因她给的好处少了气了,搞笑。
她在宫中是没丁太后、崔太皇太后的地位高,但,也不是你一个跟皇帝不亲近的闲散王爷之妻敢得罪的,结果,这女人不但敢得罪,甚至在看自己给了个银长命锁后,就敢当场给自己脸色,什么玩意儿,你当你自己是谁呢。
听说李芳蕊是琳琅的姐姐,陈太后觉得她们是一伙的,当下便将琳琅找去训话。
主要是李芳蕊在宫外,陈太后没法找她什么麻烦,所以只能找在宫里的琳琅麻烦了。
当然了,她也不能无缘无故找李嫔发火,毕竟李嫔虽不是很得宠,但这些年来,无论月妃如何得宠,皇帝一个月还会找李嫔一次,也就是说,李嫔在皇帝跟前,也算是得脸的,所以陈太后骂人,自然就要有理有据了,这个有理有据,就提到了李芳蕊不敬她的事。
琳琅听陈太后提起李芳蕊,当下便明白,自己这是被李芳蕊连累了,当下便无奈地道:“甭说是您了,就是我母亲,身为她的嫡母,她也不放在眼里的。她就是那样自高自大的人,一直是这样,不信您以后仔细观察,看看她是不是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当下就将李芳蕊跟她的外家合谋,私下见了岐王的生母王太妃,然后王太妃去皇帝那儿请旨赐婚,她母亲根本不知道,直到圣旨来了,才知道的事,说了一遍。
至于让陈太后观察李芳蕊,陈太后肯定能观察出来,李芳蕊果然是自己讲的那样的人,因为很简单,李芳蕊觉得自己将来能当太后,儿子能当皇帝,会把别人放在眼里?不可能,她谁都瞧不上的。
陈太后听琳琅无奈地说,李芳蕊就是这样性格的人,谁也不放在眼里,不是针对她,因为琳琅家里人,也都是受害者,这就消了气,毕竟要是对方就是那样性格的人,不是李家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所以在女儿跟前说了什么,让李家姑娘那样瞧不起自己,相反,李家姑娘连嫡母都瞧不起,自己这样迁怒李嫔,就有点过了,毕竟人家也是受害者,而她也不想跟琳琅结仇的,当下果然派人观察李芳蕊。
然后观察的人回来表示,李芳蕊的确是那样的人,就是偶尔回一次娘家,也不将李嫔的母亲放在眼里,甚至还会在一离开娘家,在马车里就骂李嫔的母亲,说李嫔母亲对她态度疏远,不够热情巴结,将来让她好看。
而据观察的人调查说,以前李嫔的母亲对她非常好,只是从赐婚一事后,李嫔母亲发现李芳蕊防着她,怕干涉过多,李芳蕊觉得她是想害她,不高兴,所以从此后就敬而远之,生怕让李芳蕊怀疑她想害她。
结果人家以前对她好,她防着人家,总觉得人家要害她;现在人家敬而远之了,她又觉得人家对她不好,要她好看,纯粹就是无论怎么做,都没法讨好的人。
“原来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陈太后冷笑。
既然这样,以后她就更不会对她好了,反正对她好,人家也不会记着你,只会记着她送银长命锁的事。
当下陈太后便吩咐人,以后不用给岐王府那边赏赐了。
要知道以前,她偶尔还会给岐王赏赐的,毕竟也叫自己的儿子嘛。
但现在,那些东西,陈太后就是送给狗,也不会送给岐王府,免得这些东西最后落到了李芳蕊手里,便宜了李芳蕊,然后人家还要骂她。
于是,本来只是不想搭理李芳蕊,现在,陈太后连整个岐王府都不想搭理了,就是不想便宜了李芳蕊。
陈太后不知道李芳蕊的儿子以后会做皇帝,只想着,她不敢得罪丁太后、崔太皇太后,还不敢得罪你小小一个岐王府么?所以不打算给岐王府赏赐,她根本不担心什么。
而陈太后之后没给岐王府赏赐,让岐王府又少了一项收入来源,这让李芳蕊对陈太后不由越发讨厌了。
倒是岐王觉得奇怪,想着嫡母怎么突然不给自己东西了,问其他兄弟,嫡母偶尔还是给,就是不再给他,他不明白自己哪儿得罪了嫡母,问了陈太后身边的人,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妻子惹恼了陈太后,陈太后不想搭理他府上了,当下不由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