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同室操戈3 (第1/2页)

外部势力从来不会雪中送炭,一般都是趁火打劫,能锦上添花的就算是良心搅屎棍了。所以古今中外,但凡挟洋自重的,基本都不会有好下场。

王延政无法劝退吴越援军,于是转而联络福州王延羲。兄弟二人一拍即合,闽国是闽国人的闽国,还轮不到外人染指!

战争奇迹发生了,瞬间完成了敌友互换。王延羲、王延政握手言和,组成统一战线,向吴越援军发起攻击。

王延羲派侄子王继业率领两万大军增援建州,并给吴越国写信,对他们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强烈谴责,同时派轻骑部队切断吴越援军的后勤补给线。

当时,恰巧大雨连绵,吴越援军的后勤补给本身就很成问题,在失去了建州王延政的供馈后,又遭福州王延羲切断后勤供应,4万大军很快就弹尽粮绝王延政又突然出兵攻打,吴越援军遂大败,俘斩无数。总司令仰仁诠狼狈败逃。

收到福州王延羲求助的淮南,比较为难,因为他们刚刚收到了后晋安州叛将李金全的求援请求。

前文有叙,安州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心怀不轨,石敬瑭任命马全节为安州节度使,调李金全入朝,李金全拒诏不受代,勾结淮南,反叛朝廷。

当时,安州四面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也与淮南暗通款曲,怀有不臣之心,也已经公开地向石敬瑭摊牌。假如淮南能利用这次机会吞并安州,那么将来北上问鼎中原也不再遥远。

也正因如此,石敬瑭才采取了牛刀杀鸡、巨石拍卵的策略,调派精兵勇将,征调了十二个州的兵力,气势汹汹南下。

最后,淮南与后晋达成了一种默契,即淮南仅收容李金全及其部署,而不谋求占领安州等后晋领土后晋则只收复安州,默许李金全叛逃淮南。双方最终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所以当淮南收到王延羲求助的时候,正是安州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淮南不愿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分身乏术。

于是,淮南就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写下两封书信,调解兄弟二人的矛盾。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缺乏武力威慑的劝解是空洞无力的,淮南猪鼻子插大葱装象,被兄弟俩无情地嘲讽,非常尴尬。

首先是王延羲,面对淮南指责他们兄弟相争,王延羲借古讽今,说我这就好比是周公诛管叔而放逐蔡叔、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摄政,周武王的兄弟们管叔、蔡叔、霍叔图谋不轨,不利于国家,周公东征,杀管叔、流放蔡叔、将霍叔贬为庶民,史称“三监之乱”或“管蔡之乱”、“武庚之乱”。

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命令史官以“管蔡之乱”为模板,修改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史实。…

王延羲作为闽国的合法统治者,自比周公、唐太宗,以此二典故作答。这还算给淮南留了一丝薄面。

“叛军头领”王延政就没那么客气,面对淮南方面指责他有失臣节,直接霸气地回怼:“还好意思说我呢?自己啥德行,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不就是夺了人家杨氏的江山吗?”

可把徐知诰气坏了,当即与王延政“断交”,成为仇敌。

王延羲、王延政虽然讲和,但彼此之间的猜忌只增不减。合伙击退吴越援军后,王延羲抢修了福州西侧的城墙,加强城防体系,以防备遭受王延政的突然袭击而王延政也兴筑了建州的外城,修筑了一道周长二十里的外城,并向王延羲请求在建州设置威武军,由自己担任节度使。

威武军是福州的军号,岂容建州山寨?这就是王延政对王延羲赤裸裸的试探。

王延羲下令在建州设置“镇安军”,以王延政为节度使,并加封王延政为“富沙王”。

王延政说自己不喜欢“镇安”这个名字,改称“镇武军”,他的政治野心昭然若揭,镇武,镇着威武军。

内战以来,王延羲更加猜忌宗族,展开了一场大清洗。

王延羲任命儿子王亚澄为判六军诸卫事,只有亲儿子值得信任,弟弟和侄子们都不行。

随后,派三千兵马到汀州,把弟弟、汀州刺史王延喜抓回来,因为他听说王延喜与王延政有书信来往。

召唤泉州刺史王继业回福州,当王继业走到福州郊外的时候,被赐死,第二天又将他满门诛杀。同时诛杀他的幕僚宾客杨沂等。原因还是怀疑王继业与王延政有书信往来。

杨沂,他的堂哥是大唐哀帝朝宰相杨涉,“抬棺六臣”之一他的叔叔就是大唐懿宗朝宰相杨收,韦保衡的垫脚石。

杨沂与王淡最早是王审知的幕僚,王淡是大唐昭宗朝宰相王溥的儿子,所以二人有很多共同语言,以风雅著称于闽地,为世人称颂。后来王继业做汀州刺史的时候,非常仰慕杨沂,二人成为忘年交的好朋友,当王继业被赐死之后,杨沂被当成王继业同党而被满门抄斩。

杨沂被杀的时候,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

杀掉王继业之后,王延羲任命之子王继严为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