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轶事 > 第735章 潭朗分治2

第735章 潭朗分治2 (第1/2页)

推荐阅读:

淮南李璟没有派军队支援,而是派使节携带丰厚的礼物,前去朗州谈判,给王逵、周行逢许诺了高官厚禄,希望和平解决朗州兵变。

王逵、周行逢将礼物照单全收,然后把使节打发回淮南,至于和平谈判,对不起,没兴趣。

被摆了一刀的淮南十分大度,不予追究。

就在不久前,马希萼派自己的首席谋士刘光辅带团入贡淮南。李璟盛情款待了刘光辅,刘光辅秘密向李璟奏报,说南楚“民疲主骄,可取也”,卖主求荣。于是李璟便命令信州刺史边镐屯兵于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准备伺机侵略湖南。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马希萼在外交方面的失败,拒绝后周而向淮南称臣,实在是南楚重大的战略失误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马希萼集团的团队建设,嫡系谋士卖主求荣、嫡系将领割据称雄,马希萼如果能长久,那才活见鬼呢。

却说朗州的这位大孙子马光惠,他形神兼备了两位叔叔的特点:像马希范一样怯懦无能,像马希萼一样沉溺酒色。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失去了众将的拥护,于6月被王逵、周行逢罢黜。

二人认为辰州刺史刘言作战骁勇,享誉周边蛮夷部落,于是就推戴他当新的领袖。刘言原本是吉州刺史彭玕的部将,随彭玕入楚。马希范时期被任命为辰州刺史。

刘言本不愿被卷入这场纷争,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对左右人说王逵等人骄横难制,如果我不答应,他们一定会兴师动众,前来讨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单枪匹马,前往朗州,被王逵、周行逢推戴为朗州留后,然后向宗主国淮南表,请求颁发正式委任状。

南楚刚刚统一才半年,又出现了“两个楚国,一潭一朗”的政治问题。淮南方面没有予以认可,坚持马希萼才是南楚唯一的合法统治者。

于是,王逵等人转而向后周称臣归附。

马希萼的赏罚不公引起了众将的不满,其中之一便是出卖马希广的许可琼。据记载,马希萼攻克潭州后,竟然对许可琼没有任何赏赐。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补发赏赐。然而马希萼却把许可琼外放为蒙州刺史,以防备许可琼有可能发动的政变。

同时,派总指挥官徐威等人在潭州西北方扎营,以防备来自朗州的攻击。

这些军队同样没有得到任何赏赐,将士们怨声载道,斗志低落、军心涣散,甚至酝酿兵变。马希崇得到了兵变的阴谋,却默不作声,准备利用这次兵变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小目标。

9月19日这天,马希萼大宴文武群臣,而徐威等人却不在受邀之列。如同王逵、周行逢的部队一样,徐威等人怒不可遏,享福的时候没有我们,当狗当牲口的时候少不了我们。徐威等人遂决定发动兵变。

马希崇提前得到了消息,他本在受邀之列,却谎称身体抱病,没有出席宴会。

徐威等先派人驱赶着十几匹烈马来到总部之外,这些精心挑选的烈马全都不是省油的灯,是马界的问题儿童、暴躁青年,稍有不如意就踢咬其它马匹。这些看似一无是处的烈马,今天有了用武之地。

总部大楼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与此同时,外面的十几匹烈马爆发了激烈的斗殴,卫士们无法控制。

这时候,徐威等人率领亲信部下,手持斧头、木棍,声称是来打桩拴马的,顺理成章地被警卫放进总部。随后,徐威率领部下直冲宴会大厅,抡开斧子,见人就剁,神挡杀人、佛挡杀佛。

马希萼打算翻墙逃走,被徐威生擒。

他的“男朋友”谢彦颙也被生擒,乱兵们把他当场万剐凌迟。

随后,徐威等拥立马希崇继位。显然,这次兵变的主谋是马希崇。

马希崇命彭师暠把马希萼软禁在衡山县。

朗州刘言听到潭州兵变的消息,立刻率军南下,声称是讨伐篡权夺位的马希崇。叛徒讨伐叛徒。

马希崇恐惧不已,派两千部队前往迎敌,同时派使节前往沟通,提出愿意分国而治、一朗一潭、和平共处。

刘言召集部下商议。

他的首席谋士李观象说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两个楚国的路是走不通的。马希崇并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潭州的将士基本都是马希萼的嫡系,所以……附耳过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李观象给刘言出了一条毒计:先表示愿意接受和谈,但马希崇必须表现出诚意,那就是要把马希萼的嫡系将领全部诛杀,用他们的人头来纳投名状。如此一来,马希崇就有两个选择,杀或不杀。

如果不杀,那咱们出师有名,名正言顺地拿下潭州

如果杀,那就又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他成功完成大屠杀,那么潭州战斗力将荡然无存,我们便趁虚而入,一击拿下另一个则是他的屠杀行为再次引发兵变,潭州的战斗力也将会大受影响,照样可以被我们轻松拿下。

刘言的拥护者是王逵、周行逢,他们是马希萼的嫡系旧部。

王逵原本是朗州的一名士兵,从一名普通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