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真有故事五代十国 > 第747章 认祖归宗(下)

第747章 认祖归宗(下) (第1/2页)

推荐阅读:

2月,在群臣的热烈呼吁声中,徐知诰正式恢复本姓李,并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严格来讲,淮南的政权更迭应为“吴齐唐”,但我们通常把这几个月的“齐”也算作“南唐”。

徐知诰要给自己改个新名字了,他原本想叫“李昂”,但有人提醒说这是唐文宗的名字,犯讳

于是,徐知诰又想到一个好名字,“李晃”,然后又有人提醒,说朱温篡唐后改名为“朱晃”,咱跟他不熟

徐知诰想来想去,又想到一个好名字,“李坦”,御史王鹄又说“坦”字从旦,犯了唐睿宗李旦的讳

徐知诰快被逼疯了,他一心想找一个带“日”的字,因为他的新名字里要带个“日”字,寓意自己是最红的红太阳。五行缺日。

群臣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终于从字典里找到一个漏网之鱼,祖宗没有用过的、坏人没有用过的、偏旁部首也没有被用过的字昪。

于是,徐知诰终于有了一个新名字李昪。

随后,徐知诰就下达了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寻亲。

徐知诰同志要认祖归宗,对外宣称是李唐皇室宗族,妥妥的“刘皇叔”,刘备坚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徐知诰当然也要向世人给出类似的解答。解决人类的终极问题之一:我从哪里来。

徐知诰首先提名了吴王李恪,因为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生母是隋炀帝杨广之女,来头大。

“我认李恪当祖宗,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激烈讨论,认为不妥。

因为李恪是被卷入一场政治风波,以谋反罪处决,名声不好。群臣争论之后,为皇上提名了一个新祖宗郑王李元懿李渊的第十三子,李世民的同父异母弟。

李恪虽因“谋反罪”而被诛杀,却在五十多年后得以平反昭雪,当年的“谋反”是被奸人陷害、诬告,是被冤枉的。李恪蒙冤被诛时,被废为庶民,五十多年后被恢复名誉,并恢复爵位,以王爵之礼重葬。所以徐知诰没有放弃李恪,宣布李恪、李元懿共同进入复赛,下令有关部门继续审查二人的子孙后代,看看他们的后代有没有特别露脸的。

经过一番仔细查找,有关部门传来一个好消息:李恪的孙子李祎,为唐朝立过军功,开元年间他先大破吐蕃,后击退奚、契丹,还生擒了敌酋,80多岁病逝于任上,时任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为之哀悼惋惜良久,追赠太尉李祎的儿子李岘,肃宗、代宗两朝宰相,宣宗朝荣获绘像凌烟阁之殊荣。

徐知诰大喜,一拍大腿,“我祖宗就是他了!”

下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吴王李恪之后”。

请证明你祖宗是你祖宗。

有关部门经过仔细的杜撰,给出了亲子鉴定结果:李炜生李岘,李岘生李超,李超生李志,李志生李荣,李荣生李昪徐知诰。无懈可击!

徐知诰拿着这份“家谱”,掐着指头算了算,从李渊到他这一代,仅仅十代而已,于是便问道:“大唐三百年,历十九帝。怎么到了我这里,才十代?听起来不像真的呀。”

有关部门说三十年为一世,三百年正好十世,陛下生于文德元年889,距今五十年了,像真的。

于是,徐知诰批准了这种说法,追尊吴王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从曾祖李超开始,对这些杜撰出来的祖宗进行追赠,男的称皇帝,女的称皇后,不必细表。

值得注意的是,从徐知诰所谓的曾祖李超开始,名字和官职都是有关部门杜撰的。

另有一个细节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以兄礼事南唐。也就是说耶律德光认徐知诰为“兄”,这并不奇怪,因为耶律德光的父亲耶律阿保机与李克用约为兄弟,而李克用也是被李唐皇室编入宗籍的。

按照徐知诰的说法,他是吴王李恪之后,吴王李恪是李世民第三子,与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平辈,而徐知诰则应该与唐宪宗李纯平辈。

到了宪宗之子宣宗李忱,李克用与父亲李国昌朱邪赤心因平定庞勋叛乱有功,被编入皇室宗籍,史籍有明确记载,朱邪赤心和李克用是被编入“郑王房”。这个郑王恰恰是徐知诰的“祖先候选人”郑王李元懿。

真不知道耶律德光是拐弯抹角地跟徐知诰套近乎,还是处心积虑地恶心他。

也正是徐知诰凭空捏造出身,编造“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式的谎言,历史上关于其出身的记载可谓是千头万绪、五花八门:

江南野史、江南录、南唐书: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后。

此李恪非彼李恪,这位建王李恪是宣宗李忱之兄、穆宗李恒之弟,具体生日不详,但李恒宪宗第三子是生于795年7月26日,作为第八子一说第十子的李恪,肯定是要晚于这个时间节点

徐知诰生于889年,也就是说从795年到889年大约94年的时间里,必须完成从李恪李超李志李荣徐知诰的培育工作,平均不到20年就要繁殖一代……时间紧,任务重。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