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顾卿决定稍安勿躁,看仔细,想仔细再说,对着大伙说:“俺们先回去,找大家商量。”
众人听到后,也没意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刚踏入徐家村的范围,村长和一众乡亲急切地问:“山贼多不多,前面是什么情况?”
程顾卿把看到的告诉大家,并且山贼是老熟人的事很快在村里传播。
村长拍着大腿,呼呼大叫:“又是这伙人,当初就该把他们灭了。”
当时心软,还真当他们是附近的村民,走投无路,才占山为王,卖水求财,还劝诫他们洗心革面,好好做人。
当初承诺地好好的,转过头,又做起山山贼,死性不改。
七叔公气呼呼地说:“这次不能放过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做山贼的代价。”
太气人了,竟然又做起这种丢脸的勾当,年轻大伙子一个,怎么不能自力更生,好好做人呢。
徐斗头也生气,想到当初还特意留了两袋粗粮给他们,想着乱世中,没吃的,会饿死。
结果人是没饿死,还活得好好的,掉过头,又重操旧业。
气恼地说:“当初就不该留下两袋粮食,饿死他们算了,免得祸害百姓。”
不过说祸害,也有点严重,听福兴娘说,这伙山贼和之前根本没变化。
打钱,过去!只要给钱,他们也不要你的性命,也不伤害你的妻儿。
跟传说中的山贼不一样。
徐秀才听到是老熟人,心里反而踏实了,老熟人好啊,之前打过交道,了解他们的习性,斗起来,能预估到后果,总比陌生人好。
安慰着大家说:“别着急,既然是老熟人,不如去会会。如果能听劝,不再做山贼,不用动刀动枪,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不听劝,也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徐秀才想派人过去和山贼们叙旧,最好山贼识相金盆洗手,不再做拦路虎。
要是不听劝,再来一次孟擒山贼,但这次不会像上次那样,放过他们。
徐家村要为民除害。
村长听到,担忧地问:“什么?直接去找山贼?要是他们不止30多人,又不听劝,俺们可会吃大亏。”
谁知道山贼会不会见到上次把他们打趴的老熟人,趁人多,反攻徐家村。
俺们太被动了。
徐秀才摇了摇头说:“阿爷,我和谢公子谈论过,这个地方,山上不可能有山贼窝,两边的山太陡峭了,山贼根本不能在上面建窝,你看看,上面的都是石头,而且没有水,人很难在上面生活。
这伙山贼肯定只能在山的路口找据点,方便守山口。谢家护卫说了,山贼在路口搭了一个棚,他看到有煮饭的工具,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山贼他们只能在山底下生活,上山没办法生活。”
谢家护卫跟谢清仁详细讲述附近的地势,谢清仁认为,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临时起意占据路口,收过路费。
他来平远县的路上,从未听过这里有山贼。
村长和七叔公听到徐秀才的分析,不明白什么意思,不过不妨碍他们点头。旭哥儿和谢大爷是文化人,想得肯定比俺们周到。
其实徐秀才想过去和山贼叙旧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伙名义上的山贼,实际并不是真正的山贼,之前占水,徐家村能轻松捕获,他们的战斗力真得太差了。
能一直收过路费,只不过仗着人多,团结,路人通常一家子,胆小,干脆花钱了事。
多对少,完胜!
如果徐家村带着比他们还多的人过去,胆怯的是他们了。
程顾卿觉得徐秀才说得有道理,又找上谢清仁,把认识山贼之事说了出来,对着谢大爷说:“谢公子,你怎么看?”
一看谢清仁就是那种饱读诗书,胸中有料的知识分子,问问他的意见,也挺好的。
至于按不按他说的做,得另说。
谢清仁打量一番程顾卿,惊讶地说:“程娘子,你们路上遇到的熟人,真多。”
遇到王家,又间接带上曹家,现在连山贼也是老熟人,谢家无语了,感觉徐家村是个神秘的村,和他们走在一起,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程顾卿一囧,现在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吗?谢大爷,对付山贼要紧,其他事之后再说,拱了拱说:“这事啊,可能是缘分吧,俺们也不想。”
谢清仁点了点头,收回刚才的调侃,认真地说:“谢护卫已经对我讲述前面的情况了,这伙人,应该最近才到此地做起收过路费的勾当的,之前没听过这地方有山贼。”
峡谷并不适合山贼蜗居,天时地利不占。
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出口狭窄,可要是遇到像徐家村这样人多的,直接和山贼干仗,山贼是守不住的,这里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
程顾卿认同这种看法,之前在卖水的山头分开,老熟人山贼们应该跟在后门一起离开。
只不过走着走着,他们又走到徐家村前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