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了解前因后果,又跑到蟠龙山干活了。
程顾卿跟着过去,仔细巡查一番,长坑竟然挖得七七八八,完全可以搬到对岸住了。乡亲们砍了好些树,一棵又一棵的树整整齐齐地排列。这是准备做栅栏,进一步防止猛兽蹿过来。
忙碌到天黑,大家急速地收拾好东西,踏过蟠龙河回到大本营。
七叔公感叹地说:“幸好这些天没下雨没下雪,天公作美,俺们才不用那么惨。”
程顾卿点头,非常赞同上天对徐家村,不,对逃难至此的难民来说真不错的。
下雨,下雪可不能好好干活,住也不知道住哪里呢。
徐老大跑过来,憨厚地说:“阿娘,你这次去了好久。”
徐老二和徐老三也一样,围着程顾卿团团转。
程顾卿看了看徐家五兄弟姐妹,跟出发前一模一样,证明村里没啥变化了。
至于徐老三,一开始跟着汉子去挖长坑,但动作实在太慢了,严重碍眼,被村长指派去捡石头割草,干的是小孩子的活计。
要不是看在程顾卿,徐老大一人当三人的份上,村长可要把他骂死。
反而明珠比徐老三清况,人家的确是捡石头,割草,但速度比徐老三快多了。
没有程顾卿和谢锤子的宠爱,胖妞终于有点转变了。
程顾卿听到黄氏的讲述,欣慰地夸赞:“明珠做得不错,继续干。以后肥团能不能娶到好女娃,全看你的了。”
肥团感觉有人喊他,抬头,一眼看到程顾卿,乐呵呵地喊:“阿姥,回来了!”
程顾卿抱起又黑又胖的小肥猪,笑嘻嘻地问:“肥团,乖不乖,有没有听话。”
肥团急着点头:“乖,俺很听话。阿姥,俺想你了。”
抱完肥团,抱文鑫,抱完文鑫,抱文博,把徐家的娃子抱一遍,连江哥儿,黑蛋也不放过。
只有大壮,二壮没抱,两个小子,又长高又长壮了。过一两年,恐怕比徐老大还粗壮。
曾氏好奇地问:“阿娘,县里热不热闹,俺听说了,好些难民过来。”
魏氏在一边补充道:“阿娘,俺听到潘口村和蟠尾村也被安排了难民过来了,哎呦,看来真得越来越多人南下了。”
程顾卿一点也不奇怪,一批又一批的难民南下,这个村塞一些,那个村塞一些,实在塞不了,就找个地方建立一个新村。就像徐家村一样,自力更生。
林婆子笑着说:“附近都听到有难民过来,就蟠龙村还未有。”
秋花阿娘朱氏说到:“听郝村长说,他们村太小了,又没荒地,里正没办法把人安排过来。”
程顾卿也知道蟠龙村的确很小,稀稀疏疏的泥土屋。他们不敢靠近蟠龙山耕地,所以本身能种的地就更少了。
宝珠低声说:“俺听那些过来看病的村民说,新来的难民可惨了,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身衣服,至于吃的,啧啧,竟然有些吃树根。哎呦,太可怜了。”
转过头问:“阿娘,旭哥有没有说官府给难民安家费啊?如果官府不帮忙,那些什么都没有的难民怎么度过这个冬天?”
其实不仅要思考如何度过冬天,还要想着夏收前的日子怎么过。当然春天还是比冬天好,起码不用冻死,也能在山野间找吃。
没馍馍吃,就挖野菜呗。
程顾卿摇了摇头:“旭哥儿说官府没安排。就算安排,也要迟些日子。”
文博的大舅母邓氏感叹道:“幸好俺们徐家村有粮食,不用等官家的救济。”
这话大家认同,老天爷对徐家村不薄,给徐家村送了好多些口粮呢。
等煮饭婆子喊吃饭的时候,大家急速地捧着碗排队打饭。
今晚依旧芭蕉芋煮野菜汤,还杀了一只野兔放进去。
有荤有素,好生活!
徐家村的乡亲吃得有苦难,除了芭蕉芋就是芭蕉芋,别无选择。
当然你要是受不了,可私自开小灶,自己蒸馍馍吃,大家还有麦粮,上次买的潮湿上等麦子,分了下去,多多少少能改善伙食的。
程顾卿拿出一堆肉菜包,小娃子一人一个,至于大人,不好意思,刚买了地皮,没钱了。
徐家的小娃子可高兴了,一边啃着包子,一边吸溜着焦芋汤。
喜滋滋地舔着嘴巴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回味无穷。
吃过饭后,村里开会。
主要讲述徐秀才和四个汉子在衙门的情况,以及许川芎到医馆坐馆的事。
至于买了地皮的事,村长选择不说,反正说了,乡亲们也不懂,还不如不浪费口水。
听到在县里干活的要上交一半月钱后,乡亲们没意见了。
有人出钱,有人出力,很合理。特别是徐秀才,许川芎,一看就不是干苦力的主,还不如放他们出去,赚多些钱回来好了。
等会开完,程顾卿拿出五颜六色的头绳,看到女娃就给,喜得徐家村的女娃蹦蹦跳跳,嘴里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