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历史故事 > 第260章 胡柳陂绞肉机

第260章 胡柳陂绞肉机 (第1/2页)

推荐阅读:

胡柳陂绞肉机

朱温时期,朱珍擅杀李唐宾朱友贞时期,贺瑰擅杀谢彦章。

朱珍杀李唐宾时,汴州势力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扩张阶段,虽然昂扬的势头因此遭遇了沉重打击,但并未伤及元气贺瑰的这次擅杀,发生在汴州势力节节萎缩的衰退阶段,这次打击更为沉重。

当李存勖听说贺瑰诛杀谢彦章的消息后,激动地无以复加,几乎要给贺瑰同志颁发“河东人民英雄”奖章。李存勖对众将官说道:“他们将帅不合,自相残杀,灭亡就在眼前。我们现在就扑向汴州,他们必然不能按兵不动,一定会出动救援,这样,我们就可以跟他们打一场大决战了。”

周德威却表示反对,说谢彦章虽死,但军队的建制并未打破,也未遭受实质损失,况且贺瑰尚在,如果我们轻敌冒进,恐怕会是骄兵必败啊!

幼主袭位,最忌讳前朝元老指手画脚。前文讲过,李存勖始终对以周德威为代表的元老勋旧们心存芥蒂,非常不信任,特别是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很容易就上升为政治问题,不再是谁对谁错、往左右往右走的范畴,而是对幼主威严、威望的挑战。

周德威:“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李存勖:“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李存勖下令:老弱病残全部回太原老家。剩下的全部精锐,跟我干!

送走战斗力低下的老弱病残,又征调了魏博境内的三万农民充当苦力,李存勖摧毁营寨,破釜沉舟,向汴州方向出发。

“后梁,我跟你丫拼了!”

与李存勖设想的一样,当贺瑰得知河东军西进之后,也放弃营寨,尾随而来。然而李存勖忽略了一点:支持闭城坚守的是谢彦章,贺瑰原本就是主战派。李存勖“围点打援”的策略并没有技高一筹,而更像是与贺瑰的默契,严格来讲,李存勖还略逊一筹。

李存勖让三万民夫充当苦力,专门负责修建营寨,大军一停下来,就会原地修建军事工事,防备后梁突袭。

腊月二十三,河东军驻扎于胡柳陂。当天半夜,得到斥候的汇报:后梁贺瑰即将赶到。

周德威提出建议,说我们已经建立起坚固的营寨,士卒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贺瑰则是远道而来,腹中饥饿且疲惫不堪。请允许我率小股骑兵游击骚扰,让他们得不到休整,等天亮后,我们再发动大军猛攻,以逸待劳,就可以把他们一举全歼。

李存勖大怒,说我们之前只恨不能与之决战,今天敌人就出现在眼前,不马上进攻,还等什么?

周德威耐心地劝说,不料李存勖勃然大怒,指着周德威的鼻子大骂道:“你怎么越老越不中用了?你究竟在怕什么?看你那怂样!”随后回头对李存审发布命令:一个字给我干!

诸将领命,各自点齐兵马,蓄势待发。

周德威被迫领命,仰天长叹,对儿子说:“主帅如此轻率,我真不知自己会死在哪里。”

贺瑰大军连营数里,集结成紧密的战斗序列河东军派精锐部队银枪效节都,率先冲击后梁军阵,几轮冲杀下来,竟将后梁阵脚冲散,“王铁枪”王彦章无力抵挡,只能先行奔逃。

无巧不成书,王彦章溃军误打误撞,在逃亡途中撞到了河东运粮队。

河东运粮队望见后梁军队玩儿了命地冲自己这边奔来,哪里知道那是急着逃命的溃军,误以为是遭遇了后梁的埋伏,大为惊骇,于是一哄而散,抛弃粮草辎重,也急着逃命。

河东运粮队慌不择路,冲进了周德威的阵地,导致周德威阵脚大乱。贺瑰抓住这个机会,猛攻周德威的幽州卢龙军阵地。

卢龙军惊溃不能止,周德威父子就这样死在了乱军之中。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周德威的死是非常可惜,甚至说是非常窝囊的。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民间文艺作品,都对周德威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

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中,周德威号称“红袍将”、“神机军师”,文武双全,简直是赵云与诸葛亮的合体。

在传统京剧中,珠帘寨、飞虎山、落巢山均是讲述周德威的丰功伟绩。

庄宗朝,追赠太师明宗朝,与李嗣昭、李存审一起配飨庄宗祭庙后晋高祖追封为燕王。

人非圣贤。史籍中亦有周德威的负面记载,大概是说他歧视、盘剥幽州军民,使戍边将士心有不平,导致边防力量出现严重漏洞,并最终诱发了契丹南下侵袭幽州。

实际上,对幽州的歧视和盘剥,是来自于河东集团顶层,周德威充其量只是起到一个传导作用至于诱发契丹南下,周德威更无须为此背锅。

冲乱周德威卢龙军阵脚的,是友军魏博军的运粮队,负责押运这批粮草辎重的,是魏博节度副使王缄,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贺瑰瞎猫捡到死耗子,稀里糊涂地把河东军打得崩盘,击毙“河东战神”周德威。

眼看就有全线溃败的迹象,李存勖发现了沼泽地中的一处土山,已经被贺瑰占领。李存勖说道:“如果能夺下那个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