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历史故事 > 第765章 巅峰时刻(中)

第765章 巅峰时刻(中) (第1/2页)

推荐阅读:

南唐朝廷弹冠相,沉浸在吞并闽国的喜庆氛围,这种喜庆祥和只维持了半,闽地的两个隐患纷纷爆雷福州和三个“摇摆州”。

事情的起因和具体经过已经在前文的闽国专题中详,在此简略带过:公元946年4,福州李仁达借口泉州王继勋对他不够尊,悍然出兵讨,意图吞并泉,催生了泉州兵,泉州将领留从效罢黜王继,接管泉,并上疏南,汇报兵变的始末缘由。

李璟顺水推,正式委任留从效为泉州刺,并派军增援泉州。

这支南唐的中央军以援助泉州的名,名正言顺地向地方渗,提高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控。因,如果福州李仁达问题能够得以全面而妥善的解,那么对于南唐统治整个闽,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福州兵在中央援军抵达,就已经被泉州留从效击,留从效也因此对泉州取得了实际控制权。为了防止另外两州再生变,李璟把漳州刺史王继成调到和州当刺,把汀州刺史许文禛调到蕲州做刺史。派魏岑为漳、泉二州安抚,巡视安抚“摇摆州”。

至于最为棘手的福州李仁,如日中天、名列“五鬼四凶”之首的陈,自告奋,要替主分忧。

其实当初攻克建州、三个“摇摆州”主动投降的时,以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等为首的“主战派”就打算一鼓作,自建州顺流而,把福州也一口气拿下来。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璟也非常赞成这个威武霸气的提,当时中央军主力均在建州休,李璟就任命冯延鲁为建州监,准备挟灭国之,顺流而下。

但,在这关键的时,有一人挺身而,大呼不可,此人正是名列“五鬼四凶”之首的陈觉。陈觉忽然反对继续用兵的原因很简,他妒忌“五鬼”之末的查文,不想让他独享吞闽之功劳。

陈觉毛遂自,说自己可以凭三寸不烂之,游说福州李仁达入朝觐,不动刀,收复福,岂不美哉?

文武百官一致反对陈觉的提,眼看收复福州只差一声出征的号,何必再费周折?李璟对陈觉的能力同样表示了怀疑。

就在这关键时,一个重要的人物发表了一段重要的议,使得事情的发展出现了转,此人就是政坛老前辈宋齐丘。

宋齐丘很感激陈觉把他从九华山迎回中,于是决定投桃报,报答他的这份恩情。

宋齐丘为李璟陈说利,首,战争截止到此,已经使国库消耗过,不宜再生战端其,是以个人的名望做担,说陈觉才华出,绝对可以兵不血,把李仁达骗到昇州。

于,李璟这才紧急叫停了准备南下的中央军,派枢密使陈觉为福州宣慰,携带厚重的礼,前往游说。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五鬼”为了争抢灭闽之,从这时候,就闹起了内讧。

陈觉胸有成竹地抵达了福,致敬了一个典故蒋干去东吴。

福州李仁达早就知道他的来,故意冷遇怠慢,而且还请他观看了一场带有浓重恐吓威胁意味的阅兵。一番操作下,把陈觉吓得两腿凉,腰胯间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 首.发.更.新..手.机.版

从进入福,到灰溜溜离,陈觉竟然没敢提“入朝觐见”的半个字。

丢人丢大了。而且“五鬼”的排名也要重新更,他跟查文徽的座次要互换了。

忍一时风平浪,退一步越想越亏。陈觉越想越气、越想越不甘,当他走到建州南面的镡州此时已经被南唐改为“剑州,为方便叙,沿用“镡州”,陈觉终于恼羞成,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矫诏出兵!

公元946年8,陈觉假传圣,命令福州李仁达立即去昇州朝,同时自称“暂代福州事务权知福州事,并征调建州、汀州、抚州、信州的地方军队及中央驻,命建州监军冯延鲁为统,全副武,气势汹汹地奔向福州。

冯延鲁对此“诏书”半信半,如果是。

真,怎么会让陈觉“权知福州事”?按照惯,如果继续使用武力的,那也应该是某个“主战派”的人来担,而陈觉是主张和平谈判的。如果是假,也无所,反正是陈觉假传圣,一切后果由他来承担。

于,冯延鲁从出发的那一刻,就多留了一个心眼,他先给福州李仁达写了一封,向他晓之以理、动之以,劝他投降入,否则就会受到军事打击。

这,如果李仁达投降入,那么冯延鲁就会分掉一大半功劳。

李仁达回信挑,并派军迎战。

陈觉最初没有打算真的对福州动,而是想通过军事威,迫使李仁达认怂就范。没想到李仁达软硬不,竟然主动派军迎,如,箭已离,想不打都不行了。

现实中的战争与电脑游戏不,是需要物资补给,武器装备、粮食军饷等,陈觉可以一时冲,调集大,但他无法持续调集物资补给。他兜不住,万般无奈之,只能上疏向李璟摊牌:不管怎,反正战争已经爆发,并且福州李仁达孤立无,福州城的攻克指日可,只要稍微给我那么一点点支,保证拿下福州!

李璟接到奏章之,才知道陈觉假传圣旨、擅自征调大军的,不由得勃然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