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历史故事 > 第308章 秦州之行

第308章 秦州之行 (第1/2页)

推荐阅读:

秦州之行

公元923年10月,天文爱好者迎来了一次盛典:天空出现了日食和流星。然而政客们对此有喜有忧。

当时,李存勖正积蓄力量,准备针对后梁的灭国之战对前蜀来说,则对流星更加恐惧,因为这次是“彗星见于舆鬼”。舆鬼,即鬼宿,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之一,主秦、陇之地,蜀地人认为这次彗星非常不吉利,司天监奏报说国家将有大灾。

后唐的司天监也向李存勖奏报了天象异变,请求李存勖取消军事行动,被李存勖怒怼,置之不理,其实也有道理,因为当时的合法天子是朱友贞,日食不吉利,也是对朱友贞不吉利。

王宗衍听从了前蜀司天监的劝告,下诏在玉局化地名,在今成都市。传说是道教大师张道陵成仙飞升之处修建道场,请高人做法事来化解。

右补缺张云上疏,说百姓的怨气上升到天庭,才形成了彗星,这是国家灭亡的前兆,不是通过一场法事就能化解的非祈禳可弭。

张云的本意是灾祸源于君昏臣暗,民不聊生,自然国家生变,因此不要搞封建迷信,而要王宗衍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改邪归正,国家才会步入正轨。不是说风凉话。

王宗衍大怒,下令将张云流放到黎州。还是那个配方,长流黎州,还是相同的结果:行至半路途中临邛病逝。同样的,是病逝还是帮助病逝,存疑。

张云忠正耿直,同样看不惯朝廷里的乌烟瘴气,常自比于朱云。朱云是西汉名臣,多次抨击朝廷大臣,不畏权贵,因指责丞相张禹为佞臣,险些被汉成帝斩杀,留下了“折槛”历史典故。折槛之后,朱云愤而辞官,从此不再出仕。张云把朱云当成偶像,发扬不畏权贵、敢于死谏的精神。

前蜀的权贵们对他既畏惧又痛恨。

宦官景润澄就曾经阴阳怪气地戏谑道:“当初朱云向皇上索要斩马剑,以腰斩张禹。现在,皇上没有尚方宝剑,只有杀鸡小刀,您要用吗?”

张云冷冷一笑,“鸡刀虽小,亦可斩群狗也!”

张云的视死如归和与强权斗争到底的决心,使宦官景润澄深感脊背发凉。

这一次,抓住王宗衍震怒的机会,宦官景润澄借题发挥,添油加醋,遂给张云定了“谤国罪”,流放黎州。

同光二年9243月1日,王宗衍在怡神亭宴群臣,喝到高兴处,王宗衍与群臣、宫女等全都脱了帽子,喧哗嬉戏,仪态尽失。负责起草诏书的李龟祯切谏,说君臣全都沉迷在酒色之中无法自拔,丝毫不考虑帝国的未来,我真怕北方的强敌后唐得知我们的虚实后,会打我们的主意。

“一宵西送越兵来”不听,李龟祯的劝谏还是不听。王宗衍似乎觉得后唐离自己太远,而天堂离自己很近。

事实上,一个月之后,4月份,后唐使者李严出访前蜀,归国后,李严果然力促伐蜀,而后唐也真的只用了很短的时间70天就灭了前蜀。

同光三年9256月,后唐李存勖下诏全国总动员,为伐蜀做准备9月,后唐大军正式出征。

在此期间,前蜀在做什么呢?

这年3月,王宗衍拜谒先帝的永陵,不用说,又是一次打着上坟的旗号进行的工费旅游。王宗衍自制了一种“夹巾”,样式为“裹尖巾,其状如锥”,应该就是民间传说中黑白无常所戴的那种帽子,早先犯人游街示众的时候也戴这种帽子。

王宗衍引领了时尚潮流,百姓纷纷跟风效仿。

随后,王宗衍幸怡神亭,妃嫔全都头戴金莲花冠,身穿道士服,喝到半醉就把帽子摘掉,披头散发,遮住面额,又用朱粉涂面,谓之“醉妆”。

就在后唐大军出动的9月,王宗衍与幕后大徐妃、姨娘小徐妃颇有兴致地游览了青城山、丈人观、上清宫,又到彭州阳平山、汉州三学山打卡。

在青城山,随行妃嫔、宫女全都穿着云霞衣,飘然望之若仙。王宗衍赏心悦目,灵感迸发,即兴创作了一首甘州曲,描述其宛若仙女状,并令宫女现场演奏歌唱,其曲调悲凉哀怨,闻者泪流满面,其辞曰:

“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

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王宗衍要表达的本意是形容宫女们就像厌倦天宫而降临凡尘的仙女,结果两个多月后,前蜀灭国,宫女们大多沦落到民间,人们这才想起这句“可惜沦落在风尘”,认为王宗衍是一语成谶。

在丈人观,王宗衍一行人打卡了丹景山、金华宫、至德寺、上清宫。拜谒了先帝御容,祈福、写诗,并将诗作刻于石上,因而得以流传与后世。这些诗作前文已经有所展示。

至汉州阳平山、三学山,欣赏了风景绝伦的日落,又观了圣灯,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精神,大徐妃赋诗云“顿觉超三界,浑疑症六通”,小徐妃赋诗云“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回归途中,途径天苴驿,大徐妃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又作诗云“所恨烟光看未足,却驱金辇入龟城”,小徐妃更是升华到哲学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