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单机游戏 > 第176章 徐许之乱(下)

第176章 徐许之乱(下) (第1/2页)

推荐阅读: 奋斗在沙俄

顾全武果然虑事周全,他说道:“您就让我空着手去啊?”

“携带重礼。”

顾全武摇摇头,“带多少礼物都没用独行事必不济!”

“你瞧……说行的也是你,说不行的也是你……”

顾全武摆摆手,“杨行密贪图的不是仨瓜俩枣的蝇头小利。他要的是大王您的诚意。”

“什么样的礼物才算有诚意呢?”

顾全武不卖关子了,“请大王选派一位公子,把亲儿子送到淮南做人质!”

钱镠选出第六子一说第四子,疑是同母、异母之排行不同,无所谓钱元璙,与顾全武出使扬州做人质,表示愿与杨行密结为秦晋之好。

多提一句,此时的“钱元璙”应做“钱传璙”,钱镠之子排“传”字辈儿,如前文出现过的钱传瑛。钱镠死后,钱传瓘继承大业,改名为钱元瓘,并把兄弟们的“传”字改为“元”字。因此后世史书直接以“钱元某”来记载钱镠诸子,而以“钱传某”载入史册的,应是早于钱镠逝世的儿子,如钱传瑛。

钱元璙换穿奴仆的衣服,以顾全武奴仆的身份掩人耳目。当他们路过润州的时候,杨行密手下大将安仁义热情招待顾全武等人,一眼就相中了这位眉清目秀的“奴仆”,表示愿意用十个奴仆交换顾全武的这一个奴仆。

顾全武轻装简从,屈居篱下,仰人鼻息,受制于人,如果不答应,恐怕会激怒安仁义而招致不测如果答应……当然不能答应!

于是顾全武重金贿赂了守城人员,趁着半夜悄悄逃走,有惊无险地过了润州这关。

到了扬州,顾全武晋见了杨行密,向他陈说利害,暗示田頵亦有不臣之心,如果纵容他夺取了杭州,则田頵亦将背叛杨行密而如果杨行密愿意节制田頵,那么钱镠愿意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屁股决定脑袋。杨行密与钱镠同为镇帅,彼此之间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身为主公,最忌讳的就是下属的背叛。决不能在此时乘人之危,鼓励、纵容部将背叛自己的主公。

顾全武陈述逆顺之理,杨行密为之动容,当场表态:淮南当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反叛主义、分裂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背主行为。

于是,顾全武为杨行密引荐了钱镠爱子钱元璙。

人配衣裳马配鞍,西湖美景配洋片,狗戴铃铛跑得欢。打扮成奴仆都能把安仁义迷得神魂颠倒,换上公子服,钱元璙简直就是当红小鲜肉。

杨行密一见倾心,不禁叹道:“生子当如钱郎,我之子,豘犬耳!”

曹操也曾对孙权发出过类似的赞叹,但曹操说的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之子,豚犬耳!”曹操夸孙权,骂人家刘表的儿子杨行密夸钱元璙,骂的是自己的儿子。

事情皆如顾全武所料,徐绾果然联络了宣州田頵,请求支援。而田頵也立即出兵助叛,还给钱镠写了一封恐吓信,说听说越州已经腾空了屋舍,恭候大王您的驾临,欢迎您搬家到越州,这样一来,我也不必多杀您的士兵了。

钱镠回信道:“军中发生叛乱兵变,是常见的事。而你贵为一镇统帅宣州宁国军节度使,竟然帮助叛徒背叛他的主公!少废话,干就完了!”

田頵在交通要道上修筑堡垒,切断杭州与外界的联络和补给线,打算围困杭州。

钱镠开出赏格:凡是能摧毁田頵营垒的,赏刺史!

有个叫陈璋的下级军官,率领三百人的敢死队出城奋战,捣毁了一处据点,随即被任命为衢州刺史。

随后,田頵亲率大军逼近杭州,在城北驻扎。田頵来到前线,躲在旗鼓之后,视察杭州城防。

钱镠也亲自登上城墙,伺机向田頵喊话。

俄而风起,旗帜飘摆,田頵终于露出尊容。

钱镠向他喊话,晓之以逆顺、忠义之理。

不知是理亏心虚,还是出于傲慢无礼,田頵始终避而不见、闭口不答。

钱镠亲自注弩射之,田頵身旁的执旗手中矢而毙。城中守军擂鼓呐喊,声震天地。田頵有所畏惧,下令后撤一段距离,在杭州西北角重新安营扎寨。

期间,为了表示对钱镠的不屑,田頵派人轮番在城下挑敌骂阵。

而钱镠在拿下一血之后,也开启了超神模式,不顾身份悬殊、尊卑之分,竟然玩儿弩上瘾,亲自完成了超神,荣膺最佳射手,全场。

田頵的官方身份虽然是宣州宁国军节度使,名义上是与杨行密平等的关系,但实际上是不能与杨行密平起平坐的,他实际的政治身份是杨行密的附庸、下属。如同丁会、张存敬、葛从周之于朱温一样。

杨行密、朱温等大佬,占有的地盘太大,一是为了便于管理,二是避免树大招风,三是奖赏有功部将,总之是为了扩张巩固势力范围,在拿下若干藩镇之后,都要表奏手下的功勋将领做新镇的节度使。部将做了留后、节度使之后,他们的老长官依然对该地区享有间接统治,是该地区的“太上皇”,平时,部将可以替他们守土安民战时,则完全听命于他们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