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无弹窗 > 第617章 世宗继统5

第617章 世宗继统5 (第1/2页)

但是,这位叱咤风云、笑傲江湖的述律太后,却唯独偏爱耶律李胡。

有人说这是因为蕃汉传统不同,中原汉人以长子为嗣,所以才有嫡长子继承制,而游牧民族多以幼子守业,常以幼子继承家业,所以述律太后偏爱老小。

也许存在这种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废物,所以才爱他。

耶律李胡干啥啥不成,干饭第一名。他只会虐杀毫无反抗能力的仆从,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更没有气吞山河的鸿鹄之志,因此,一旦他登上皇位,述律太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垂帘听政。

耶律李胡越是废物,对述律太后的依赖就越大。

我之所以重用你,正是因为你没用。

述律太后废长立走了文韬武略、雄心勃勃的长子耶律倍,立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虽然表面上恭敬顺从,但实际上却挖空心思地要摆脱述律太后的控制,所以在耶律德光还在位时,述律太后就以耶律李胡为“皇太弟”,明确了耶律李胡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契丹国内,无人不知耶律李胡的残酷暴虐。特别是南下的这支部队,在以耶律吼、耶律洼为核心的实权派契丹勋贵中,大家达成了一致共识:坚决不能让耶律李胡这厮即位!

当耶律吼、耶律洼等找上耶律阮的时候,耶律阮是拒绝的。他很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只因“皇太弟”耶律李胡还在京师,从法律上来说,应该由他即位即便不令耶律李胡即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也该由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天德来继统。哪儿就轮到我了?不干不干。

耶律吼、耶律洼当然知道他会有这个顾虑,因此提前做了一番准备,让耶律天德和耶律德光的嫡系亲信耶律朔古、耶律解里等护送耶律德光的灵柩先一步回上京报丧,实际就等于支开了“先帝党”,特别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天德,因为有他在,立别人就说不通了。

但是耶律李胡该怎么破?

这时候,在契丹皇宫里负责警卫工作的耶律安抟来到前线,他的到来终于续写了辽国历史。

这位耶律安抟同样是德高望重的实权人物,他的曾祖父是耶律均德实的长子耶律岩木,是耶律阿保机的亲大爷他的祖父耶律鲁不楚曾担任本部夷里堇他的父亲耶律迭里,先为惕隐掌管皇族内部事务,后担任南院夷里堇。他的父亲耶律迭里对辽国历史的进程至关重要,稍后解释。

耶律安抟年少老成,很有城府,耶律德光非常欣赏他,曾对别人说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我们来看下他在史籍上的开场白:

“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

按照我们先前总结的规律,一般在人物传记的开头,如果出现夸他孝敬父母事母至孝的用语,此人一定是好人如果出现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行为规范等字样,那他日后一定成大器。

这一次,他办了一件大事。

由于他并未随军南下,而是一直待在皇宫,所以熟悉朝廷动向,了解述律太后一方的虚实。当他出公差来到前线时,耶律阮就秘密与之解除,详细询问朝廷内情,也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就应该由耶律天德来继统”

“停!”耶律安抟打断道:“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真要按嫡长子继承制,当年太祖驾崩,就该由您的父亲承继大统,您父亲百年之后,就该由您继统,您是太祖皇帝长子长孙,这皇位原本就该是您的!”

耶律阮一转眼珠,“对呀!二叔本来就是抢的先父的帝位,现在也该物归原主了吧。”

耶律安抟继续劝道:“大王永康王您聪明大度、宽厚仁慈,天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今天送货上门的皇位,您若稍加犹豫,只怕将来后悔莫及啊!”

排除掉了“耶律天德”这个心坎,耶律阮还有另一个心坎耶律李胡。

耶律安抟有办法,他利用自己的行程优势首都来的,向军中散布谣言:耶律李胡死了!

将士们对此毫不怀疑,“皆以为信”。

耶律李胡死了,“皇太弟”的枷锁也被粉碎,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耶律阮对皇位的向往。

耶律安抟自知凭他一己之力,是无法拥立耶律阮成功登基的,谎言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于是,耶律阮私下找到两位实权人物,打算拉他们下水。

耶律阮找的这两位大佬,就是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

耶律阮畏首畏尾,言语闪烁,小心谨慎地试探二人的口风,却见两位军界大佬全都挂着令人难以捉摸的诡笑,笑眯眯地看着他,这种表情,这种氛围,令耶律安抟心里发毛。

“嘻嘻,这才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巧了,我们哥俩也正有此意!别怕,咱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耶律安抟这才长舒一口气,“那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已经在外吹风散播耶律李胡去世的谣言了,需要二位明确个态度,咱拥立耶律阮即位。”

巧了,耶律洼、耶律吼刚刚也散播

最新小说: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我怎么还活着? 东北出马笔记 大明流匪 抗战:从八佰开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一号狂枭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美利坚胜者为王 三国骁雄韩遂 五代十国往事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末圣人 留里克的崛起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皇城司第一凶剑 奋斗在沙俄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盛唐挽歌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